导读:
黑色素瘤是表皮黑素细胞来源的恶性肿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紫外线、色痣、免疫异常有关。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皮肤黑色斑点、结节、破溃、疼痛,可导致感染、转移的并发症。常见亚型为:肢端型、粘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以及非慢性日光损伤型。虽然黑色素瘤整体发病率不高,但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不同亚型,治疗原则不同。目前主要通过化学药物、手术、免疫、靶向、放疗等多方式综合治疗。
我国黑色素瘤普遍分期较晚,预后差,可手术切除的黑色素瘤淋巴转移比例较高,术后复发风险大,肢端和粘膜亚型侵袭性更强。目前国际上对于可切除的黑色素瘤术后辅助治疗除大剂量干扰素外,还有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以及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约50%黑色素瘤患者在初始诊断和治疗后2-5年内发生全身转移,其中肝转移占70%-90%。恶性黑色素瘤伴肝转移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时间为2.7至5.1个月,靶免治疗的有效率几乎为0%。如何选择下一步可行、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冷冻消融是肿瘤局部治疗手段之一,主要是利用快速降温及复温的过程引起肿瘤细胞坏死、凋亡以及肿瘤血管微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肿瘤组织坏死。冷冻消融后坏死的细胞可持续释放肿瘤抗原(完整未变性)以及DAMPs,活化DC细胞,促进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冷冻消融引发的免疫效应较热消融强,甚至引起全身性免疫反应。
经导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术是通过导管经动脉注入药物到病变组织或器官,以达到疗效高而副作用轻的治疗效果的技术。冷冻消融联合动脉灌注PD-1是否可达到1+12的效果呢?
我们回顾性收集年9月1日至年5月1日在我院行冷冻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对11位存活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观察。有效率为26.7%,对于一线静脉PD-1抗体治疗失败的患者二联方案有效率仍有33.3%。有效患者中,中位起效时间为4.3个月,所有起效患者靶病灶的直径缩小均大于50%。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位PFS时间为4.0个月,肝脏病灶中位PFS时间为5.7个月。整体治疗过程中尚未发现3-4级不良反应,提示该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