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痣的病理改变]
病理改变
1.交界痣局限的痣细胞巢位于真、表皮交界处。
2.皮内痣痣细胞巢位于真皮内,其中可见多核痣细胞。
3.复合痣痣细胞巢见于真、表皮交界处和真皮上部,真皮痣细胞呈立方形此交界处痣细胞小且含很少色素。
治疗措施
一般不需治疗。对常蹠、甲床的色素痣要予以注意,平时不要随便刺激,不要滥涂腐蚀性药物,以免诱发激惹其恶变。若痣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色泽加深变黑,边缘发红不规则,表面出血、破损以及周围出现卫星状损害,表明痣有恶变征象,应予手术切除,现时送病理检查。
[原位癌的诊断依据、辅助检查、治疗原则]
原位癌又称Bowen氏病,或上皮内上皮癌。多见于老年人,好发于角结膜交界处,肿瘤与邻近正常组织有明显界限。发展缓慢,可在若干年内局限在上皮内,病理检查显示为一种无规律的表皮增生,属于真正的上皮内上皮癌。切片中可见上皮细胞极性紊乱,正常上皮细胞被许多异形或多核奇异细胞所代替,常见角化和不全形化分裂相,上皮基底膜完整,一般预后良好。
临床表现
1.肿瘤位于角结膜交界处,隆起,表面粗糙,有较多血管。2.与邻近组织有明显界限。
诊断依据
1.角结膜交界处肿物,发展缓慢。2.肿物切除后病理检查结果是诊断本病最可靠的依据。
治疗原则
1.彻底切除肿瘤;2.板层角膜移植。
用药原则
手术治疗者以局部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类眼剂为主,辅以营养、支援治疗,必要时可局部或全身应用环孢酶素A。
辅助检查
本病检查专案应以检查框限“A”和“B”为主,必要时加查“C”。
疗效评价
1.治愈:肿瘤切除,伤口愈合。2.好转:肿瘤缩小或部分残留。3.未愈:肿瘤无变化或增大,或手术后复发。
[角结膜皮样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和治疗]
角结膜皮样瘤,是一种类似肿瘤的先天性异常,在组织学上并非真正的肿瘤,而属典型的迷芽瘤。其来源于胚胎性皮肤,肿物表面覆盖上皮,肿物内由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也可含有毛囊、毛发及皮脂腺、汗腺。病变一般侵及角膜实质浅层,偶尔可达角膜全层甚至前房内。
症状体征
肿物出生时就存在,随年龄增长和眼球发育略有增大。肿物多位于角巩膜颞下方,少数侵犯全角膜。外表如皮肤,边界清楚,可有纤细的毛发存在。较大者常可造成角膜散光,视力下降。中央部位的皮样瘤可造成弱视。可表现为Goldenhar综合征,伴有上睑缺损、副耳或其他异常。
疾病病因
先天性异常。
病理生理
是一种类似肿瘤的先天性异常,中物能由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来自胚胎性皮肤典型的迷芽瘤。
治疗方案
以手术切除为主,肿物切除联合板层角巩膜移植是最理想的方式。手术前后应及时验光佩镜,对矫正视力不良者应配合弱视治疗。
[上方角膜缘角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病因]
流行病学
多见于20——60岁的成年人平均年龄为49岁。女性多发,男女之比为1∶3无种族倾向或季节变异持续时间和复发率因人而异。疾病过程可持续数周、数月或数年不等。但大部分患者常自发性消失,对视力影响不大。多为双眼发病(70%)。病灶多对称。26%——50%的患者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性疾病。1/4患者的Schirmer试验值下降有单卵双生儿同时发生SLK的报道,提示SLK可能有遗传倾向。
病因
病因不清。虽然过去曾提出过细菌、病毒、真菌、衣原体感染说和免疫反应说,但均无证据证实。Eiferman和Wilkins()曾对3例实施结膜切除的患者进行了免疫学评估,未发现任何特异性免疫缺陷。因此,推论本病无免疫学基础。但本病与许多其他疾病存在着某些关联。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疾病。Tenzel()最早发现这种关联性发现许多患者血清中的结合蛋白性碘的浓度升高后来Cher()也证实了这种关联性,发现SLK患者伴有甲状腺中毒症(thyroitoxicosis)。Theodore()也认同Tenzel的研究,因为也发现许多患者存在有甲状腺功能异常的试验证据SLK与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关联性,特别是甲状腺功能亢进,至少存在于30%的患者。另外也有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联的报告。
[过敏性结膜炎的分型及辅助检查]
分型
急性过敏性结膜炎:接触致敏原后急速发作的结膜过敏反应,症状通常较重。脱离致敏原后,通常在24小时内缓解。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seasonalallergicconjunctivitis,SAC):慢性病程,亚急性发作,程度一般不及急性过敏性结膜炎。致敏原通常为花粉,因此发作常有季节性。常伴发过敏性鼻炎,故又名过敏性鼻-结膜炎。
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perennialallergicconjunctivitis,PAC):慢性病程,常年发作,程度一般不及急性过敏性结膜炎。致敏原通常是室内的物质,如尘螨等。
辅助检查
一般依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过敏性结膜炎;仅少数患者需要借助辅助检查确定诊断。
结膜刮片:可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由于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定植于结膜深部,所以,刮片时需要用力。
IgE测定:眼泪和血清的IgE水平常常升高[7][8]。
肥大细胞活动度:通过测定与肥大细胞活化有关的生化指标,间接反映肥大细胞的活化程度。由于变态反应具有时相性,因此,这类指标可因所处时相的不同而有明显变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