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结膜色素痣症状
结膜色素痣描述
结膜色素痣病因
结膜色素痣病理
结膜色素痣诊断
结膜色素痣检查

点阵激光综述

1.概述

点阵激光的概念最早提出于年,Manstein等于年首先对点阵激光的临床应用作了系统的阐述和报道,这种技术是基于局灶性光热作用(fractionalphotothermolysis),利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扫描手具或透镜等),使激光发射出很多直径细小且一致的光束,作用于皮肤后在其中产生很多大小一致、排列均匀的三维柱状热损伤带,称为微热损伤区(microscopicthermalzone,MTZ)。

MTZ的直径取决于激光聚焦的距离,即每个点阵光束聚焦的距离。穿透深度取决于激光的波长、每个点阵光束(光点)的能量,对于同一种波长的激光而言,相同直径的光点能量越高,其产生的MTZ直径越大,深度越深。

点阵光束排列而成的图形称为光斑,光斑的大小和形状根据治疗要求是可调的。

点阵激光可透过高聚焦镜发射出50μm-80μm的焦斑,并将这些焦斑扫描出多达6种的矩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三角形、线形),分别适用于不同部位和不同肤质的操作。

通常点阵激光的MTZ直径小于um(也可达到1.2mm),最大深度um(Solta:FraxelDual),宽度深度比平均值为5.2±0.6。

对Ⅲ、Ⅳ型皮肤而言,如果MTZ直径≤μm,则创面一般可以完全愈合而不留瘢痕,即无创愈合。

2.点阵激光分类

点阵激光可以有不同的波长,但都以水为作用靶点,因而可被皮肤组织中各种含水的结构(表皮、胶原纤维、血管等)所吸收,产生热效应,可使表皮气化剥脱或非剥脱,促使表皮再生、新的胶原纤维合成、胶原重塑,从而使皱纹减轻、皮肤紧致、毛孔缩小、肤质改善等,以达到皮肤年轻化的目的。

这是一个复杂的热损伤与损伤后修复的过程,多种细胞因子,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根据不同激光波长的亲水性,可以将点阵激光分为两大类: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Non-AblativeFractionalResurfacing(以下简称:NAFR):

铒光纤激光nm,铥光纤激光nm,半导体激光nm,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D:YAG,nm)。

代表的仪器有美国博士伦Solta公司知名的飞梭镭射(双波长nm+nm),以及号称小飞梭的C+B素颜光(双波长nm+nm),以及生产nm激光波长的Palomar被赛诺秀收购后升级推出的ICON(多波段多手具综合激光平台)。

剥脱性点阵激光AblativeFractionalResurfacing(以下简称AFR):

铒钇铝石榴石激光(Er:YAG,nm),二氧化碳激光(CO2,nm)

代表性的机器有科医人的UP超脉冲点阵王、科医人微雕点阵王、赛诺龙的CO2RE酷逸超脉冲点阵激光、飞顿的尖峰超脉冲点阵激光、路创丽CO2点阵激光。

医院用国产的科英、武汉奇致激光的CO2点阵激光。

以及近年来越来越流行的联合波长紧致提升类主打多层次抗衰的激光类仪器:比如欧洲之星Fotona4D(双波长:ND:YAG,nm联合Er:YAG,nm)

各个波段的激光对水分的吸收率如图所示:

组织学研究发现,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可以使表皮和真皮柱状变性,破坏表皮和真皮间的连接,即在“微小热损伤区”内产生表皮下裂隙,同时角质层保持完整。

表皮下裂隙是非剥脱点阵的正常组织表现不能因为其存在而将非剥脱点阵命名为微剥脱点阵,热损伤的组织会在24小时内被周围移行的角质形成细胞所代替。真皮层形成的微小表皮坏死区(MEND,MicroscopicEpidermalNecroticTissue),是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域,由移行的角质形成细胞清除并覆盖。

剥脱性点阵激光则是形成烧蚀的微小治疗腔隙,腔隙表面覆盖一层焦痂,腔隙深度和焦化内壁厚度因激光脉冲和波长而异。腔隙周围产生环形的胶原再生区。剥脱性点阵激光照射后的角质层是缺失的(如下图)。在接下来的48小时内,胶原再生区发生再上皮化。

MTZ在整个光斑中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40%,这就保证表皮再生在24~48h内即可完成。与经典的激光全层磨削相比,点阵激光损伤范围大为减少,创面愈合更快,不良反应显著减轻。

年,Laubach等研究非剥脱性点阵激光使用后的皮肤病理变化时发现:

治疗后1H

即可观察到深达真皮的微损伤灶,其表皮角质层完整,但表皮下层却可出现组织分离与裂隙。

24H内

热损伤的组织被周围移行的角质形成细胞所代替,可在基底膜裂隙和真皮均质化区域上方形成微小表皮坏死碎屑(microepidermalnecroticdebris,MEND),是纽扣样的组织坏死区域。

3天后

MENDs就已经穿过表皮层移动到角质层下方,并开启自然脱落的过程。

5天后

MENDs出现在角质层内,表皮下裂隙消失。

7天后

7天后,MENDs在真皮内或已经脱落,微损伤灶周围组织Ⅲ型胶原表达增加,表皮外观健康,表皮厚度正常至轻度增厚,表皮突形态正常,无角化不良或裂隙。

这个过程也被称作微小表皮坏死碎屑“转运”,所谓“转运”就是借由角质细胞移行与快速排挤将坏死碎屑(包含黑色素,弹力纤维和其他真皮成分)被清除出皮肤。

治疗后3个月,真皮浅层内黏蛋白含量增加,新生胶原致表皮突结构加强,皮肤质地获得改善。

AFR与NAFR的简单对比:

水对NAFR类激光波长的吸收相对较少(与气化型点阵激光的波长相比),所以产生的MTZ为一柱状热变性区,角质层基本保留,真皮胶原纤维变性仍存在,并未产生真正的孔道,在这种情况下,皮肤组织受损较轻,表皮再生一般在24h内即可完成。

因此,NAFR不良反应小,皮肤屏障的完整性未受明显破坏,仅有持续3~4d的红斑水肿,治疗作用也相应要温和一些。

剥脱性和非剥脱性点阵的组织学区别在于角质层的完整,真皮损伤区是变性还是气化空腔以及组织修复的机制。

简言之,NAFR术后反应轻微恢复期短,而AFR术后反应较大恢复期长。

3.治疗建议

面部年轻化:

如果你同时存在皮肤松弛下垂、皱纹、伤疤、痘坑痘印、毛孔粗大、老年斑、各种痣,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医美项目,比如联合PRP用于改善面部皮肤的质地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因此,对于想要改善毛孔粗大、痘坑、光老化的朋友,能接受2周以上的恢复期并做到术后积极防晒的话,我推荐首选AFR类激光。

目前,点阵激光依然是用于治疗痤疮瘢痕的黄金标准。

相关研究应用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对86例中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后,发现84%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以及99%中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皮损均呈现明显的改善趋势,而且患者术后仅存在轻微的疼痛感,术后满意度较高。

另有研究围绕非剥脱性点阵激光对于不同类型痤疮瘢痕(滚动型瘢痕、冰锥型瘢痕、箱车型瘢痕)的治疗效果展开探究,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滚动型瘢痕及冰锥型瘢痕,箱车型瘢痕的临床治疗效果最佳,滚动型瘢痕次之,冰锥型瘢痕最差。

眼周治疗:

对于眼周的皮肤松弛,在我们的思维中大多会去考虑直接选择热玛吉这类射频治疗。

热玛吉的特点我们都很清楚了。通过射频把能量传递到真皮层深层,通过温度刺激收缩胶原达到皮肤年轻化的效果,同时因为热收缩收紧皮肤,可以让一些细纹得到缓解,甚至对眉尾的下垂也有极大的提升效果。

对于热玛吉用于治疗眼部,我去年在群里提到过,热玛吉用于治疗眼部是否会引起白内障等眼部问题,这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除了热玛吉,我们还有其他选择吗?

FDA、NMPA批准用于眼部治疗的医美仪器类项目有超皮秒、热玛吉、射频类(包括黄金微针)、点阵激光类。

所以对于眼周医美不一定要做眼周热玛吉,点阵激光类、超皮秒、射频类是更经济的选择。

眼周超皮秒适应症状是细纹、眼周暗黄肤色、色素黑眼圈,有这方面症状需要的朋友可以选择眼周超皮秒进行眼周保养,一年维养疗程是建议6次,术后无恢复期,舒适度高。

眼周射频类如黄金微针,眼周RF射频可以看作是热玛吉眼周的同类选项,都是射频的原理。

眼周点阵激光治疗则是通过吸收水分,刺激胶原,微剥脱表皮层达到眼周年轻化的治疗效果。对于纯粹因为皮肤老化以后眼袋膨出,眼脸下垂而导致的黑眼圈,可以用AFL联合NAFL来治疗眼袋黑眼圈的问题。针对老化的皮肤进行微剥脱,不仅能够祛除真皮深层的色素沉积,而且能够迅速收紧皮肤、并且刺激胶原蛋白的新生。

总之,用于眼部年轻化的光电治疗思路其实也很开阔,想要微创或者无创那么根据对应症状选择热玛吉超皮秒射频类会更合适;而眼部点阵激光因为有水肿恢复期,加上价格更低,所以更适合有时间预算不多的朋友。

4.点阵激光禁忌证

活动性感染(主要是疱疹病毒感染)、近期晒黑者(尤其4周内)、皮肤炎症反应活跃期、有皮肤屏障受损的表现(如表现为皮肤敏感性增高)、治疗区有可疑恶变病灶者、重要脏器有器质性病变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

对于治疗前近期(尤其4周内)服用过维A酸类药物者,是否应纳入禁忌证,目前尚有不同意见,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应采取慎重态度。

5.不良反应及术后护理

点阵激光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延迟性红斑、色素沉着和皮肤敏感程度增高,AFL较NAFL更为显著,持续时间也更长。

光点能量越高、密度越大,损伤越强,不良反应越显著。

术后护理以促愈、防晒、保湿为原则,尤其要重视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术后需长期使用温和的保湿类护肤品。防晒也很重要,一般推荐SPF≥30、PA+++以上的防晒霜。

-参考文献-

[1]MansteinD,HerronGS,SinkRK,etal.Fractionalphotothermolysis:anewconceptforcutaneousremodelingusingmicroscopicpatternsofthermalinjury[J].LasersSurgMed,,34(5):-.

[2]LaubachHJ,TannousZ,AndersonRR,etal.Skinresponsestofractionalphotothermolysis[J].LasersSurgMed,,38(2):-.

[3]Bedi,V.P.,Chan,K.F.,Sink,R.K.,Hantash,B.M.,Herron,G.S.,Rahman,Z.,…Zachary,C.B.().Theeffectsofpulseenergyvariationsonthedimensionsofmicroscopicthermaltreatmentzonesinnonablativefractionalresurfacing.LasersinSurgeryandMedicine,39(2),–.doi:10./lsm..

[4]Geronemus,R.G.().Fractionalphotothermolysis:Currentandfutureapplications.LasersinSurgeryandMedicine,38(3),–.doi:10./lsm..

[5]GraberEM,TanziEL,AlsterTS.Sideeffectsa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emosesuzhijm.com/jmsszby/98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