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令人烦躁的不止高温,
还有各类虫子的“狂轰滥炸”,
随时随地都可能“中奖”。
如果你突然发现身上多了颗“黑痣”,周围还有些红肿,摸上去硬硬的,很有可能是被“夺命蜱虫”咬伤,医院!
6月30日,杭州的陈女士(化名)发现2岁女儿的脚趾间被蜱虫咬伤!
陈医院,医生先用酒精试图闷倒蜱虫,然而过去半小时,蜱虫依旧没有松口,最后只能配了麻药,等到蜱虫松口,才将蜱虫整个取下。
无独有偶,江苏、大连等地都出现了蜱虫叮咬的案例。
今年5月底6月初,宋先生小舅子和岳母先后被蜱虫咬伤,因未能及时确诊,最终因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
可谁知宋先生在为岳母办丧事的过程中,也遭了蜱虫的毒手。半个多月后,宋先生才脱离了危险,出院。
大连一位65岁的患者,被蜱虫叮咬入院后,当天就离世了。
另一位患者在野外活动时可能遭到蜱虫叮咬,后出现了发烧、拉肚子、意识模糊等情况。由于延误了救治,病情仍然危重。
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传防科了解到,近几年,衢州偶有市民报告外出游玩被蜱虫叮咬,尤其是爬山、野外宿营后,但暂无染病或死亡现象出现。
引发严重后果的原因
“每年4月—10月是蜱虫活跃时期,夏季更是高峰期。”市疾控中心传防科工作人员说。
市疾控中心传防科介绍,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
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传染病,轻则表现为发热乏力,重则休克、多器官衰竭等,致死率达12.7%-32.6%。
急救措施
如果发现蜱虫叮咬或钻入皮肤,可用高浓度的白酒或酒精涂在蜱虫身上。
使其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将它取出。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诊断是否患上蜱虫传疾病。
如何防护
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常规监测时,曾在野外草地中捕获到游离蜱虫,在养殖的牛羊身上也捕获到寄生的蜱虫。
尽管在衢州被蜱虫叮咬的情况不常发生,但在野外还应做好防护工作。
蜱虫对动物的体味比较敏感,在草地游玩的人群尤其是儿童,很容易成为它的“目标”。
进入林区或野外时,一定要穿好长袖衣裤,扎紧腰带、袖口和裤腿,颈部系上毛巾。
外出最好不要在草丛、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归来时洗澡更衣,防止将蜱虫带回家。
宠物需留心
宠物经过草丛、森林等蜱虫多发地时,很容易被咬。因此,宠物出门后,最好能清洁干净再带回家。
衢州广电全媒体新闻中心人民日报通讯员:曹国平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姜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