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由中国医医院张晓峰医师提供冬季怎样防治“萝卜手”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现在已经进入到数九天了,冬天在室外活动多或者防护不及时的小伙伴会发现,天气冷的时候,手冻得像萝卜似的,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甚至出现暗红色、紫色肿块,严重的出现水疱和溃疡,这是冻疮的表现。冻疮一旦发生过,整个冬天都会反复发作,而且第二年容易复发。
冻疮是长期暴露在10℃以下的低温后发生的,潮湿可以加重损害。在暴露在中度寒冷的环境中时,皮肤血管先收缩后出现血管麻痹性扩张,引起静脉淤血、通透性增加、血浆渗入组织间隙而引起皮肤水肿等表现。
冻疮的预防1.经常锻炼身体,以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性:例如长跑,球类、体操等,不过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面部、耳部、手足的防寒。
2.饮食注意营养:保证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热量的供应。
3.注意全身及局部保暖:保持鞋袜、鞋垫、手套干燥,鞋袜不宜过紧,手足多汗的话可适当应用爽身粉。
4.受冻后不宜立即烘烤及热水浸泡,室外活动时经常摩擦手足和耳廓。
5.以往长过冻疮的部位多用凡士林、硅油乳膏或其他油脂类护肤品。在入冬前局部皮肤照射紫外线或者红外线也有预防效果,一疗程15-20天。
冻疮的治疗1.口服烟酰胺(50-mg,每日三次)、维生素C(mg,每日三次)、维生素E(mg,每日三次)等药物有一定疗效。
2.冻疮未破时,可外用复方肝素软膏、喜辽妥乳膏、辣椒酊、维生素E软膏等。可用桂枝等中药煎药液浸泡、药渣揉搓患处,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方药组成:桂枝、红花、附子、荆芥、紫苏叶各20g,加水ml,煎沸稍冷后用。
3.冻疮已破溃的外用5%硼酸软膏、10%鱼石脂软膏或1%红霉素软膏等。
4.中药内服主要是温通去寒,活血化淤,可用当归四逆汤及验方桂枝红花汤方药加麻黄3-6g煎服。用益气活血温阳法可调整人体免疫功能,又能改善血管功能,解除痉挛,并能降低血粘度,加速血流,增强心脏功能,以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作用。处方:党参9g,黄芪15g,附子6g(先煎),桂枝9g,当归9g,丹参9g,陈皮6g。寒证显著者加干姜6g和炙甘草6g,血淤证显著者加桃仁和红花各9g。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叫做雷诺病或者雷诺现象。那是由于寒冷或者情绪波动,肢端皮肤出现苍白、青紫色及潮红的规律性色泽改变。有这种情医院皮肤科就诊,以排除身体其他疾病。
总之,北方的冬季严寒而漫长,南方的冬季寒冷而潮湿,无论你身在哪里,都清好好爱惜自己,爱护皮肤,保持健康。还有别忘了,中国医医院皮肤科是永远的护肤帮手。(文中中药方剂摘自医学文献,服用前请咨询中医科医师。)
中国医医院
皮肤科
皮肤科由全国著名皮肤病专家,原中国医院院长王宝玺教授领衔,是中国痤疮临床诊疗示范基地,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专业博士点。我科拥有先进的皮肤检测平台、光动力治疗平台、紫外光治疗仪、无针水光仪、舒敏专家等大型皮肤美容设备,擅长痤疮(青春痘)、反常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玫瑰痤疮(酒渣鼻)、鲜红斑痣(红胎记)、雀斑、黄褐斑、老年斑、各类瘢痕、敏感皮肤、皮肤老化、色素痣、太田痣、汗管瘤、扁平疣、皮炎湿疹、白癜风、银屑病等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诊断及美容治疗。全科现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2人,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6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创新工程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若干项,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若干篇。皮肤科秉承“精益求精,至善至美”的传统和信念,护佑皮肤健康,真诚服务社会。
团队专家王宝玺: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出诊时间:
周二、周三上午(西院)
周五上午(东院)
闫言: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出诊时间:
周一、周三上午(东院)
周四、周五上午(西院)
李莉: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出诊时间:
周一全天(西院)
周二上午、周三下午、周四全天、周五下午(东院)
张晓峰: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出诊时间:
周一下午(东院)
周三、周五下午(西院)
苑辰:医学博士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四下午(西院)就诊重要提示
我院就诊如何进行患者信息采集
中国医医院就诊提示
医院全称:
中国医医院
医院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