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面部皮炎有以下几种疾病:
接触性皮炎由于皮肤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接触部位以外的地方所发生的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按病因可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发生在面部的接触性皮炎在临床上呈现多样性、不典型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急性接触性皮炎比较容易发现致敏物质,而慢性接触性皮炎和一些特殊物质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其致敏原往往不容易确定。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是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暗红色斑片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分布于鼻翼、额中部、胸背部等皮脂分泌活跃部位。
根据皮疹分布的部位和特点,临床诊断并不困难。当皮疹反复发作和外用糖皮质激素,部分皮疹可能不典型或继发激素依赖性皮炎/玫瑰痤疮。本病可伴发脂溢性脱发、痤疮等面部炎症性疾病。
光敏性皮炎是一组由光线诱发或加重的皮炎,主要发生于面、颈部暴露部位。根据机制可分为光毒性和光变态反应性。多在接触光敏性物质并经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后发病。
激素依赖性皮炎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后,患处皮肤对该药产生依赖性而导致的皮肤非化脓性炎症。临床诊断包括4条标准:①面部使用激素制剂1个月;②停用激素后2~10天原有皮损复发或加重;③主观症状有皮肤灼热、瘙痒、疼痛、干皱感或紧胀感;④客观症状有毛细血管扩张、红斑或潮红、脱屑、丘疹、脓疱、色素沉着或表皮萎缩。
玫瑰痤疮样皮炎临床发现,除了糖皮质激素,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等药物也可引起面部出现玫瑰痤疮样皮疹,临床表现为面部红斑、小丘疹和脓疱,且随着药物的使用时间增加而逐渐加重。
与玫瑰痤疮的中心分布不同,本病的皮疹可分布于整个面部;多数患者面部毛囊虫数量增多,可能与局部免疫抑制有关。
温馨提示:由于面部皮肤暴露在外,诱发和加重因素复杂,且容易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如日光、变应原、化妆品等,容易反复发作,加之不正确的治疗,又常常伴发或并发其他疾病,导致治疗困难,所以正确认识面部皮炎并及时正规治疗十分重要。医师简介邱兴,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曾医院、医院研习皮肤病多年。主张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免疫疗法在皮肤科的应用。擅长领域:各类型的皮肤病,尤其是对痤疮(青春痘)、脱发、毛囊炎、湿疹、荨麻疹、皮肤癣、银屑病、螨虫性皮炎、皮肤过敏、皮肤瘙痒、痤疮粉刺、斑秃脱发、牛皮癣、手足癣、灰指甲、脓疱疮、汗疱疹、扁平疣、酒渣鼻、鸡眼、雀斑、脱毛、脚气、狐臭、腋臭、疥疮、水痘、疤痕、鱼鳞病、色素痣、黄褐斑、硬皮病、口唇疱疹、尖锐湿疣、婴儿尿布疹、化脓菌感染等皮肤病诊疗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审核医师:邱兴
文章编辑:皮肤病信息科点击“阅读原文”在线咨询预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