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至
酷暑不退
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出行时多会选择阴凉处躲避太阳
被蜱虫叮咬时有发生
近日
媒体就报道了一则令人沉痛的消息
医院了解到,从往年救治情况看,我市每年被蜱虫叮咬患者至少有人。近日,医院皮肤科就接诊了2名被蜱虫叮咬的患者。
7月初,医院皮肤科,一位奶奶抱着一个男童来求医。该科主任李勇坚和同事发现,一个绿豆粒大小的物体紧紧地附着在男童的右眼附近。经仔细询问得知,白天家长带着孩子在郊外玩,孩子开心地在草丛里打滚。回家后准备洗澡时发现孩子眼角附近多了颗“黑痣”,仔细一看还会动。孩子被吓得又哭又闹,家长不敢硬来,连忙带着孩子来求医。
医生仔细观察发现该附着物很可能是蜱虫。蜱虫附着后要取下来,必须得取完整,因为有很多寄生虫、致病菌“藏匿”于蜱虫体内,一旦入侵到人体内,后果不堪设想。看到虫子紧紧扎进孩子的皮肤里,李勇坚和同事用镊子夹住虫体,逆着叮咬的方向慢慢把虫子拉了出来,并给伤口消毒。
这并不是个例。几天前,该院也收治过一名疑似被蜱虫叮咬的患儿。
每年7月至9月是蜱虫叮咬高发期
“医院皮肤科每年收治的蜱虫叮咬病患来看,我市每年7月至9月,都是蜱虫叮咬的高发期。”李勇坚告诉记者。
“一般来说,农村被蜱虫咬伤的情况多于城市。”李勇坚解释称,蜱虫大多生活在草地、农田、森林等野外环境。而我市农村多数都是丘陵和山地,非常适宜蜱虫生存。不可忽视的是,近年来,城市里也经常会见到蜱虫。
“蜱虫最大的特性就是会钻进皮肤吸血,它们在吸血的时候可能将毒素注入到人体内,引起‘蜱瘫痪症’,少数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李勇坚称,人被蜱虫叮咬后,可能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病情极为凶险,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结果耽误治疗。此外,蜱虫还可能携带传播83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让人不得不防。
不过市民也无需恐慌,李勇坚解释,人被蜱虫叮咬后患上传染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蜱虫携带的致病微生物可以在动物体内生存,且让人体致病。
其次,蜱虫叮咬携带有致病微生物的动物后再叮咬人体,且叮咬时将一定量的致病微生物通过口器注入人体。
最后,被叮咬患者的免疫力不足,不足以消灭入侵的致病微生物。
被咬伤后如何紧急处理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虫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
烫蜱虫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
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另外,被蜱虫叮咬后,如果有携带病菌,潜伏期可长达1个月,所以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没有高烧不适等症状,发现情况不对,医院检查。
如何防护
李勇坚建议市民带孩子外出时,一定要给孩子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在野外草丛里长时间坐卧,要穿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裤;不要穿凉鞋,裸露的皮肤可涂抹驱虫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使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外出最好不要在草丛、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回家后,重点检查孩子的肘窝、腋窝、脖子、耳朵背、腹股沟、头发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
夏天要多提防这些虫子
盛夏时节,除了蜱虫,还有哪些虫子会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防范?李勇坚特意进行了总结,他提醒大家,被以下虫子叮咬,一定要及时送医。
▲马蜂
▲毛毛虫
▲蜈蚣
▲隐翅虫
▲蜘蛛
世界杯时间
克罗地亚VS英格兰的比赛是克罗地亚获胜
你猜中了吗?
昨日获奖者
整天嘘寒问暖,不如打笔巨款!
您点一个,就值5毛钱!
5毛也是爱,日报哥最爱!
◆来源
衡阳晚报(记者金明达)
◆编辑
梁丽君
◆责编
谢雨凤
◆三审
李少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