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色素痣部分在上睑,部分在下睑,上下睑闭合时即合而为一,称分裂痣,往往肿物较大,对外观的影响也较大,通过合理的手术一般也能恢复较好的外观。
(2)眼睑黄色瘤:较常见。多生长在上睑内侧近内眦部的皮肤上,对称性,呈淡黄色,圆形或椭圆形扁平隆起,质软,与正常皮肤边界清晰,发展缓慢。部分病人(约30%)可能与血脂代谢异常有关。黄色瘤不发生恶变,但随着时间逐渐变大,有碍仪容,建议尽早手术切除或激光治疗,避免后期因肿物过大需要联合植皮手术。
睑黄瘤较大,切除后把上睑松弛皮肤转移到缺损区,术后恢复无瘢痕,而且双眼皮特漂亮,完美!
(3)眼睑血管瘤:先天性血管组织发育异常,良性肿瘤之一。
有些血管瘤可与其他先天发育异常同时存在而形成综合征,如Sturge-Weber综合征,包括半侧面部火焰痣,脉络膜血管瘤、同侧青光眼、大脑多发性血管瘤和偏瘫。
血管瘤发展缓慢,部分可自行萎缩,小者可定期随访不须立刻治疗。发展较快者应予治疗。根据不同情况可采用皮质类固醇、手术、放射、冷冻或注射硬化剂等。
(4)其它:
汗管瘤:粟粒大小、多发性、淡褐色、稍高出皮面丘疹,与内分泌、妊娠、月经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
皮脂溢性角化病:又称为老年疣、老年斑、基底细胞乳头瘤,是一种临床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
2.眼睑恶性肿瘤:好发于全身皮肤上的癌肿,同样可发生在眼睑皮肤上。在眼睑恶性肿瘤中,基底细胞癌发病率最高,其次为睑板腺癌,而鳞状细胞癌占第三位。
(1)眼睑基底细胞癌:好发于老年人,男性比女性多见。好发于下睑近内眦部,初发时为小乳头状结节样隆起,含色素并有痂皮覆盖,其周围有血管围绕,易溃破出血形成凹陷性溃疡,似火山口。肿瘤可破坏眼眶浸入鼻窦或颅内,但很少远处转移。易被误诊为鳞状细胞癌或恶性黑色素瘤,本病对放疗敏感,早期切除后再行放射治疗效果较好。
(2)皮脂腺癌:系原发于皮脂腺的恶性肿瘤。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上睑,常见起源于睑板腺和睫毛的皮脂腺,起自于睑板腺者,初起时为眼睑皮下小结节,形似睑板腺囊肿,易被误诊。待肿瘤发展,出现弥漫性增殖,使眼睑肥厚变形,相应的睑结膜呈黄色隆起。起自皮脂腺者,在睑缘呈黄色小结节,表面皮肤正常,肿块增大后,形成溃疡或菜花状。可向眶内扩展,并发生转移。
本病应与睑板腺囊肿鉴别,对老年人更应注意。睑板腺囊肿的结膜面光滑,切开后有肉芽状组织,而癌肿则显示黄白色肿瘤组织(无液体或粘性物质),对可疑病例应作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治疗:应及早进行较广泛的切除术。对放疗不敏感。(3)眼睑鳞状细胞癌:好发于睑缘的皮肤与结膜交界处,50岁以上的男性较多见。早期肿块呈疣样-乳头状或结节状,无疼痛感,可以很早就发生转移。肿瘤发展较快,形成溃疡蔓延到周围组织,最后破坏眼球,并可向眼眶深处发展。本癌肿对放射敏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手术切除后放射治疗。不能切除者可用放疗。
(4)眼睑恶性黑素瘤:为发展迅速、易广泛转移的高度恶性肿瘤,可发源于正常皮肤,也可由雀斑或黑痣恶变而来。各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黑痣恶变的原因不详。本病恶性程度高,对放疗不敏感,手术原则需做广泛的彻底切除,切除范围要比其他恶性肿瘤更广,更深。
二、这么多复杂多样的肿瘤,那该怎么治疗呢?1、手术切除: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对于肿瘤较大的患者甚至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一旦确诊应及早做彻底的手术切除。按肿瘤的临床表现不一医生会设计不同的手术方案。
优点:①肿瘤切除较彻底;②组织可留存送病检;③复发可能性更小;
缺点:①手术存在一定的创伤,术后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②治疗费用相对较高。
CO2激光:对于良性眼睑肿瘤;位于皮肤表层,扁平者;位于睑缘但未越过灰线者可考虑。
优点:①创伤小,深浅度易掌握;②精确度高、不累及正常组织;③治疗费用较低、方便、快速;④术后组织肿胀轻、恢复快缺点:无法做病理检查,复发可能。2、放射疗法:恶性肿瘤,手术后的辅助治疗。3、化学疗法:恶性肿瘤,不能耐受手术或全身转移者。良性肿瘤经治疗后,预后良好。恶性肿瘤则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免肿瘤扩散到眼眶或邻近的鼻腔,甚至转移到脑部及全身,危及生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联系删除来吧,加个好友:)
医院
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