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几个“黑痣”,老百姓常常叫做“痦子”。从医学角度看,“痣”是一种良性皮肤肿瘤,分为很多种,比如色素痣、结缔组织痣、皮脂腺痣等。老百姓常说的“黑痣”、“痦子”,其实是“色素痣”。
色素痣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先天性的,生来就有,随身体发育逐渐变大。另一种是后天获得的,我们身上长的色素痣,绝大部分都是这种,一般到学龄期后才逐渐出现,数量因人而异,直径一般不超过6毫米。以2厘米作为判断标准,小于2厘米为小痣,否则就是大痣。先天性的大痣需要格外留神,恶变几率较大。
关于色素痣的两个误区
第一个是,一个痣的周围频繁长痣,这个痣就是“母痣”。
这一说法完全是老百姓的想象,有新的色素痣发生是很正常的现象,除特殊部位的色素痣外,多数是安全的,不必诊治。除非周围几毫米内密集地出现新发的小痣,甚至溃疡出血时,应及时切除并做病理检查,排除恶变。
第二个误区是,痣上长毛很不好。
这点需要区别对待,皮肤上本来就有毛囊,痣细胞下面的毛囊往往相对较大,长出来的毛也会相对长一点、硬一点,这是正常现象。不过,先天性色素痣面积较大时,其上常有毛发生长,严重的叫毛表皮痣,这种色素痣建议切除,因为有恶变的可能。
哪种“痣”会癌变?
每个人身上都长有大小不等的黑痣,而其中有些黑痣则可能与癌症拉上关系,那就是恶性黑色素瘤——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我国的“恶黑”发病率在4年间升高了5倍,目前是我国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
绝大多数色素痣是良性的,除影响外观外,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影响,一般不需要治疗。但不要随意抓挖,其后果,轻则留下疤痕致畸,重则丧命。
来源:新浪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