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谢决明
形色注册名“期野益智花”,自然爱好者
对于小时候的主要记忆就是各种玩。
那时候学校里的功课很少,通常只有语文、算术两门,考试只分优、良、中、差,没有分数排名的,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玩。我玩过的“制式”玩具很少,譬如几块不同形状的木头在涂上不同颜色的油漆之后就被称为“积木”,可以拼搭成小屋或者汽车的形状,那是只有少数孩子才能买到的高级玩具;玩具枪都是自己挖来当地特有的质地黑亮,干后不开裂的“惠山泥”雕刻、晾干后成形的;香烟包装纸和用过的练习本纸可以折成飞机或者飞镖的样子,小伙伴们用投掷距离的远近来决胜负……那时候的孩子充满想象力(因为买不到的东西只能想想)、动手能力(买不起的玩具只能自己做)和社交能力(在一起玩耍的孩子会互相学习交流各种玩法),自然界的花草虫鱼,当然都是可以用来丰富游戏活动的对象,这里讲讲两种小时候最常玩的草。
马唐草,在《本草拾遗》中是这样记述的:“马唐,生南土废稻田中。节节有根,著土如结缕草,堪饲马,马食如餹(táng),故名马唐,”这个“餹”是已经不用的古汉字(如果不认识这个字,是不是可以含糊地称之为马×草呢),相当于现在的“糖”字,在后来许多运用中被简化成了唐字,马唐的意思就是“马吃起来好像饴糖的草”。揪下一根马唐草放在嘴里咀嚼,嫩茎真的会有一丝淡淡的甜味,这种草茎中含有较多的纤维,柔韧不易折,所以有时候人们在吃饭后会揪一截马唐草茎剔牙,它因此也有了“剔牙草”的别称。
马唐最通俗的名字叫蟋蟀草,当地方言叫它“弹唧草”,弹唧,吴语对蟋蟀的俗称,腿长善弹跳,叫声“唧、唧、唧”,是不是也很形象?蟋蟀草的外形似乎跟蟋蟀没有任何关联,没有玩过蟋蟀的人是不知道这个俗名的由来的。原来,马唐开花后的草茎中含有很长的细纤维,将其抽剥出来可以作为逗引蟋蟀的道具,在一只好斗的雄蟋蟀的感觉中,不停抖动的细纤维,就好像是另一只雄虫挑逗的触须。我用一组图片演示这种蟋蟀草的做法和用法。
↓请把手机横过来看
在顶端将一根马唐草茎劈分成两半;
将分开的茎慢慢向上撕断,长纤维就留在草茎顶端;
如法撕掉另一半分离的茎,形成顶端有一丛须毛的成品;
用带有须毛的草茎在蟋蟀前面快速拨动可以挑逗寻衅的雄虫。马唐草Digitariasanguinalis是禾本科马唐属的种类,常见的还有升马唐D.ciliaris,十字马唐D.cruciata,紫马唐D.violascens和长花马唐D.longiflora等几种,彼此的差别极微,在这里不想自虐,恕我就笼统地称它们为“马×草”吧!
禾本科的成员是主力杂草,这是因为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种子散播能力强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无与伦比,马唐自不例外,因生长周期短,开花自春至秋络绎不绝,每天都有植株在开花结实,几乎每个季节种子都能发芽生长,成熟的种子掉进土壤,又开始发芽生长新的一代,在路旁、花园、草坪、甚至墙头都有可能生长良好,是草坪中最普遍、危害最重、防除难度最大的一类杂草,因为很多草坪植物本身也是禾本科,如狗牙根、结缕草和早熟禾等,在不开花的时候要分清彼此是极难的,等到开花,混在草坪中的禾本科杂草就已经在根系上跟草坪草混为一谈,难以清除了。现在有些人工草坪采用割草机清理,反复进行机割的结果是抗性较弱的草坪草逐渐衰退,强健的禾本科野草逐渐占了上风,最后,草坪就完全被马唐、狗尾草这样的杂草替代。儿时熟悉的野草就这样凭借着顽强的天性存活到现在。
在反复的机割之下草坪完全成了马唐的天下
在除草剂作用下的马唐产生奇怪的变异
但依然顽强生长
小时候另一种常玩的草是牛筋草。
牛筋草Eleusineindica,禾本科穇(cǎn)属野草,穇子是另一种古时候饥荒时可以用来充饥的野生谷物,牛筋草只用来作为动物饲料,以及,我们小时候的玩具。
牛筋草被称为官司草,即把两根牛筋草对折交叉互拉来决出输赢,谁的草先断掉谁就输。这种游戏被称为“斗草”,记得诺诺在以前的推文中也有所提及,但很多人应该对这种早已消失的游戏缺乏直观印象,为此我专门录了一段视频加以说明。
牛筋草的玩法很有讲究,我们会把较粗的牛筋草当做“大王”精心培养,具体做法是把它浸泡在盐水里脱水,脱水后的草茎柔韧性会增强,在斗草中取胜的概率就更大。更简单的做法是轻揉草茎跟别的草结扣的部位,挤去水分,留下韧性的纤维。斗草前还要把草放在嘴里含湿了,因为干燥的斗草会发脆易断。厉害的大王草可以同时拉断两根甚至更多的草茎,而得胜后的奖励只是从别的孩子眼神里流露出的羡慕中得到满足。
牛筋草在当地的俗名叫油葫芦草,油葫芦是体型大于蟋蟀的另一种直翅目昆虫,牛筋草在体型上也刚好比蟋蟀草(马唐)粗大一些,但这种草的纤维更强韧,不能撕剥出蟋蟀草那样完美的细长纤维。这两种草在形态上都有着放射天线般的穗状花序,但从形态上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虽然有的资料中将两者混为一谈,牛筋草的小穗比马唐的更长更宽,颖披针形,有粗糙的脊。
牛筋草(左)和马唐(右)的对比
牛筋草的名字来源于它强大的茎秆和根系,宛如牛筋,平时生长的时候是放射状平铺的,很耐践踏碾压,所以也有千千踏、扁草这样的别称,最牛叉的别名还有千人拔、千斤草、踩不死、扥(dèn)倒驴等,意思就是很难将它从地里连根拔出来,我叫它牛×草,应该也不算过分吧!
牛筋草在地面强势生长的模样
在生长习性上,牛筋草喜欢生长的地方通常要比马唐更蛮荒一些,在长出3~5片叶子的时候,植株相对比较鲜嫩,含有较多糖分,牛马羊都是比较爱吃的,等到开花结籽的阶段,没有强大的咀嚼肌和臼齿是难以对付牛筋般坚韧的草茎的。
牛筋草的花序有明显的脊
马唐的花序很耐看
变异长疯的牛筋草
时过境迁,如今的孩子们已经很少能从野外的世界中享受到我儿时享受到的那种欢乐,虽然自然界的牛筋草依然是原来的样子,但它们只能在越来越缩小的荒地里,寂寞回忆昔日在孩子们手里那牛叉的时光了吧?
-END-
编辑
刀刀
重拾自然
—让科普更加科学让科学更接地气—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