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晚磨牙了,肯定是长虫了!
孩子干吃就是不胖,都被肚里的虫吃了!
宝宝脸上突然有白斑,是不是长虫斑了?
……
”很多家长都把这些症状归结于“蛔虫”,让孩子吃打虫药,但是药三分毒,孩子真的有必要吃打虫药吗?
今天科普小福就来和你聊聊“打虫药”这件事~
01
打虫药都包括哪些?
西药中最常用的打虫药是苯咪唑类,左旋咪唑(又称肠虫净)、甲苯咪唑(又称安乐士、驱虫康)、阿苯达唑(又称肠虫清)都是这一类的打虫药。
左旋咪唑就是我们熟悉的宝塔糖,它通过影响虫体肌肉的无氧代谢,减少能量产生,同时能使虫体肌肉发生持续收缩而致麻痹,有利于虫体的排出。
ps:打虫药是有副作用的,所以应谨遵医嘱,不要自行购买服用。
02
真的有必要吃打虫药吗?
医生表示,以前卫生条件差,孩子也喜欢吃生冷的东西。这些外部环境,为寄生虫虫卵提供了“温床”。所以,在生活条件简陋、卫生习惯不好的情况下,孩子容易感染虫卵,定期吃打虫药是有必要的。
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喝的水几乎是净化过的,吃的东西也越来越精细,卫生习惯越来越讲究,肠道寄生虫病真没那么常见,所以定期给孩子吃打虫药也就没那么必要了!
03
乱吃打虫药危害可不小
对于许多80、90后
小时候的打虫药就和糖果一样好吃
但打虫药真不能随便吃~
01变态反应性脑炎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早在年就发出提示,左旋咪唑等咪唑类驱虫药可导致脑炎综合征。
据国内一项关于驱虫药性脑炎的研究发现,该病最常见的症状是意识障碍、反应迟钝、肢体瘫痪、失语、皮层性尿失禁等,而且这些症状可能导致终身残疾。
02
肝肾功能受损
有些孩子再吃了打虫药后,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一过性增高。肝功能、肾功能都会受损!
03
其他危害
除此以外,还有可能出现以下症状:恶心,腹部不适,腹痛腹泻;皮疹,乏力,偶尔还有剥脱性皮炎和全身脱毛症;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还有部分娃娃可能出现口干、乏力、嗜睡等症状……
04
辟谣:这些症状不一定是有虫
以下这些信号并不准确
跟感染寄生虫并没有直接关系
01孩子总是屁股痒,是蛲虫?
屁屁痒不一定就说明有蛲虫感染,更多时候是皮肤清洁不到位或局部刺激引起的,比如尿道感染、湿疹、尿不湿过敏等。
02
孩子睡觉老磨牙,是有虫?
引起孩子磨牙的原因太多了,比如牙列不整齐等牙齿咬合问题、白天精神过度紧张或兴奋、睡前吃太饱等等,有些还有家族遗传倾向。
03
孩子脸上长“白斑”,是虫斑?
孩子脸上长不长白斑和蛔虫的感染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很多种皮肤病都可以引起脸部白斑,比如白色糠疹(也叫做单纯糠疹)、花斑糠疹(俗称汗斑)、贫血痣、无色素痣等等,其中儿童最常见的就是白色糠疹。
04
孩子经常说肚子痛,是有虫?
蛔虫感染可以引起孩子腹痛,但反过来说“腹痛就是有虫”就不成立了。消化不良、便秘、肠系膜淋巴结发炎、胃炎等都可能引起孩子肚子不舒服。
在众多的寄生虫病中
以“蛔虫病”最为常见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病了呢?
别急,往下看
↓↓↓
04
蛔虫病真正可能出现的症状
01营养不良
蛔虫在小肠里不仅要掠取营养,而且因为损伤了肠黏膜导致消化和吸收障碍,还会影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的吸收,甚至造成发育障碍。
02
损伤肠黏膜
常有间歇性肚脐周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03
引起超敏反应
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搔痒及结膜炎等,反应强烈时还可能出现休克。
04
常见的并发症
蛔虫受到刺激后,比如吃辣、发烧等情况下,可能进入与肠腔相连接的管道或其他器官,如胆道、胰管、阑尾等处引起蛔虫并发症,出现胆道蛔虫病、肠梗阻,甚至穿通肠壁引起肠穿孔导致腹膜炎等等。
若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做个粪便检查。确实查到有虫卵,才能证明孩子的确有蛔虫病,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吃药仅仅是最后环节
更重要的是加强日常家庭和个人卫生
最大程度杜绝染上寄生虫
主办: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
运营: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来源:科普小松鼠、合理用药百科
监制:林涛柳丹
编辑:陈美玉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