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色素痣,简称黑痣,是人体最常见最司空见惯的皮肤良性肿瘤之一,甚至可以把“之一”去掉,因为正常人体表平均存在15-20颗黑痣,有些人全身黑痣的数量甚至可以到达40-50颗,对于人类来说,这个良性肿瘤实在是太常见,常见到平日里都很难想到它还能和“肿瘤”二字扯上关系。
如果不是为了美容目的,绝大多数的黑痣是可以不需治疗的,甚至个别部位的黑痣反而带来别样的美感,比如通常所说的“美人痣”,有时去掉反而是一种损失。
局部的黑痣反而可以增加美感
不考虑美容目的,绝大多数黑痣可以不去治疗,因为他们都是“哑炮”,但有些黑痣他们看上去像“哑炮”,但实际上有可能是“活雷”,不幸踩中,这种“爆炸”是可以要人命的——黑痣的癌变,即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高度恶性肿瘤,发病率虽然仅占皮肤癌的5%,但死亡率却占了皮肤癌的90%!虽然我国的总体发病率不高,但因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我国的患者数却是居高不下。
虽然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并非由皮肤的黑痣恶变而来,但某些黑痣却可以走上离经叛道之路,由良性的色素痣恶变成癌!那么哪些黑痣是“哑炮”,哪些黑痣是“活雷”呢?这就要先把黑痣们归归类,再根据他们的表现,筛选出可能的“嫌犯”。
分类标准一:色素痣按发病时间可分为“亲生”的“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和“捡来”的“后天性黑色素细胞痣”。在多数文学作品里捡来的孩子普遍比较懂事,亲生的孩子就相对娇生惯养脾气大一些了(大概。。。吧?)。后天性色素痣的癌变概率极小,在白种人(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最高的人种)中也只有1/,更不用说我们黄种人和黑人朋友了;先天性的色素痣就相对高很多了,而且其恶变率和其体积呈正相关,如果是先天巨型色素痣而且带有3个以上的卫星灶,更要警惕恶变的可能。
分类标准二:色素痣按所在皮肤层次可分为“交界痣”、“混合痣”、“皮内痣”。
1.交界痣因位于表皮与真皮的交界处而得名,通常为境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表面无毛,平于皮面或轻微隆起,是三种痣里面颜值最高但最容易惹事的黑痣,尤其是手掌、足趾和外阴部的交界痣,可谓是黑痣恶变团伙中的“惯犯”。
2.皮内痣位于真皮内,是成年人痣的常见类型,多为半球形隆起皮面的小肿物,表面光滑,有时中央有一根或多根毛发,是三种痣里面最丑但最安分守己的乖乖痣,至今临床未曾发现一例皮内痣恶变的报道(虽说事无绝对,但截止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3.混合痣则是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过度形态。
恶性黑色素瘤早期表现有时和良性的色素痣很相近,难以鉴别,真正可以盖棺定论的方法是切除后病理活检,但如果看到黑痣就一律进行预防性切除的话,伤敌多少不知道,自损八百绝对有。对自己身上有黑痣又犹豫该不该治疗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初步的判定,即“ABCDE原则”。
作为人体皮肤的常客,绝大多数黑痣都能与人们安然相处,即使是地雷,也是难以被引爆的类型。但对于那些有潜在恶变能力及趋势的黑痣,必须提高警惕,即使不去治疗,也要保持观察。如果对身上的黑痣不放心,建议去正规医疗美容机构就诊,听取医生的建议,治疗方法有多重,但切勿自作主张去做违规的所谓“点痣”、“冷冻”、“放射”等听着高大上但实际上违反治疗原则的事情,不正规的治疗不仅不能根除痣体,还会增大黑痣恶变的可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