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记在医学上可分成很多种类,常见种类有太田痣、咖啡斑、色素痣、皮脂腺痣、血管瘤等…
针对不同类的胎记有相应的治疗方法,但是大部分胎记相关治疗后无法治愈,部分遗留并发症例如疤痕、色沉等。
太田痣作为高概率可以治愈的胎记,笔者觉得有必要跟大家分享,减少该类疾病患者不必要的困扰。
太田痣
病因、症状
太田痣是一种真皮黑素细胞增生性良性皮肤肿瘤,表现为皮肤粘膜的色素沉着,亦可累及其他脏器。年首先由日本医生太田(OTA)予以系统描述,故而名之。
太田痣多见于黄种人,国内发病率为0.16%,多发于女性,男女比约为1:4,约55%的患者在出生后2年内发病,其余部分于2-10岁时发病,青春期后发病者少。太田痣的发病高峰有2个:婴儿期和青春期,可能和垂体激素水平的波动有关。
太田痣皮损表现为淡青色、褐青色至蓝黑色斑片状,中央色深,边缘渐浅,偶尔色素斑的某些区域可隆起甚至发生粟粒小结节。本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眶周、颞、前额、颧部和鼻翼,相当于三叉神经第二支分布的区域,多发单侧,偶为双侧性(约10%),约2/3的患者同侧巩膜出现蓝染,结膜、角膜、虹膜、眼底亦可累及。
治疗方法
针对太田痣疾病经过多年来临床实践,治疗方法更迭改进,当前笔者认为被广泛使用的皮秒、超皮秒激光是治疗太田痣最佳方法。
自激光器产生以来,激光在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些年来激光在医疗美容方面应用发展很快,其疗效也比皮肤磨削术、冷冻、化学剥脱效果更优,特别是其准确度高,对病变周围组织损伤小的优点,能够有效的对太田痣起到治疗的效果。激光治疗选择激光波长为黑素颗粒的吸收高峰,又采用调Q开关技术获得极大的瞬间能量,作用于黑素细胞中的黑素小体,黑素小体在吸收大量能量后发生爆破,导致黑素细胞破碎坏死,随后被周围的细胞吞噬,经过代谢等排出体外。因为作用的激光波长特异,仅能被黑素细胞中的黑素小体吸收,周围正常组织无能量吸收,在黑素小体吸收能量后,短时间集聚的热能向周围组织扩散,导致短时间内轻度的组织水肿。当前,医院使用超皮秒(赛诺龙)以及皮秒(赛诺秀),脉宽为皮秒级,相较于纳秒级调Q激光,更短的脉宽激光对正常组织损伤进一步降低,缩小恢复期。
目前皮秒(nm)激光一般治疗即刻治疗部位呈现灰白色,1小时后呈暗红色瘀斑,4小时转变成黑色,约1周左右皮损结痂脱落。超皮秒(nm)激光治疗后皮损局部可有出血点,5-7天内随时间推移出血点逐渐吸收,同时色素吸收减退。
通常太田痣的治疗次数依据皮损区域的深浅以及大小决定,一般需要3-5次的治疗,治疗间隔3-6月,总治疗时长1-2年。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