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称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丙类传染病)
病原菌及特点
肠道病毒70型(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A24v),均耐酸、耐乙醚、耐碘苷。75%的乙醇是有效的消毒剂。
诊断依据--WS-
(一)流行病学史
1、本病易导致流行或暴发流行,以夏秋季常见,流行期间无季节性。
2、患者多有明显的接触感染史,通过眼→手、物、水→眼的途径接触传染。
(二)临床表现
1、潜伏期短,起病急剧,自觉症状明显,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黏液性。
2、眼睑红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多伴结膜下点、片状出血。早期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弥漫散在细小点状着染。
(三)实验室检测
1、结膜细胞学检查见单个核细胞反应为主。
2、结膜拭子涂擦或结膜刮取物培养分离出病毒,并应用微量中和实验鉴定为EV70或CA24v。
3、结膜细胞涂片或细胞培养物涂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查见EV70或CA24v抗原。
4、双相血清学检查,患者恢复期血清抗EV70或抗CA24v抗体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
典型症状
起病急,常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自觉症状很快加重,眼红、刺痛、异物感,伴畏光、流泪及水样分泌物,有时为血性分泌物。早期即出现角膜上皮多发性点状剥脱,少见上皮下浸润。睑结膜、穹隆部结膜可见滤泡增生,偶见假膜形成。耳前淋巴结常肿大,有压痛。--WS-
传染源
患者
传播媒介
无
传播途径
通过眼→手、物、水→眼的途径接触传染。--WS-
潜伏期
一般为1-2天,最长达6天。--中国CD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隔离时间
至症状消失,但不少于发病后7天。--网上资料
接触者观察
不需检疫。
消毒隔离措施--卫生部网站
1、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2、接触患者的物品尽量使用一次性的。使用的仪器、物品用75%酒精或84液等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
3、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4、医务工作者检查及治疗操作后必须用75%乙醇消毒双手及用品以后再接触其他病人。
5、所有废弃物均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8、病房环境和物体表面的消毒:无人在的情况下,可用紫外线消毒病房,或使用含有效氯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职业防护
1、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手揉擦眼晴。个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使用流水。
2、接触病人前要穿戴口罩、帽子、手套。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治疗白癜风最好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