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阴茎分裂痣
陈姗姗摘译 杨蓉娅审校
分裂痣,又称吻样痣,发生于躯体邻近的两个部位,最初于年由VonMichael描述此病,并于年由Fuchs命名。当时描述是位于上下眼睑邻近两个部位的先天性黑素细胞痣,闭眼时则像只有一处病变。阴茎分裂痣(dividednaevusofpenis,DNP)极其罕见,病损一般位于冠状沟以外的龟头背侧、背外侧及包皮内板。该文报道2例儿童DNP及其皮肤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
例1,11岁,非裔巴西人。既往体健,阴茎两处色素性斑疹。皮肤科情况:龟头左后侧及包皮内板两处褐色斑片,10mm大小,以冠状沟为界,当包皮回缩时,外观呈“镜像”。在冠状沟后中部到右侧,龟头和包皮色素斑起始部紧密相连,仍附着在一起未完全分离(图1)。皮肤镜检查示两处病变镜下模式相似,为大小不一的色素球,仅在冠状沟被龟头和包皮附着中断处由一道很窄的无色素皮肤分离(图2)。皮损活检组织病理符合复合痣(图3)。
例2,南美印第安人。阴茎两处色素性斑疹。皮肤科情况:龟头右后侧及包皮内板两处界限清楚的色素斑,4mm大小,病损距离冠状沟距离相等,当包皮未回缩时,色斑并列两侧(图4)。皮肤镜检查示两处皮损镜下皆为复合模式:边缘为网状型,中间为球形均质型,两处色斑中间部则为无色素带(图5)。
分裂痣发生于躯体邻近的两个部位,在胚胎时期就已分开。由于这种分离发生在黑素母细胞迁移至皮肤之后,产生的色素斑看起来就像被分成了两半。Desruelles等首次报道DNP,至今英文文献中仅有<15例患者报道。Kono等认为DNP起源于单一的胚胎色素性病变,随着外生殖器的发育(龟头和包皮的胚胎学分离)而分离。病例1中的皮损处色斑附近的龟头和包皮的不完全分离附着处,证明了阴茎上这两个明显不同的部分源于单一胚胎结构的分离。这种附着也是此例中两处色斑较另例甚至其他已报道病例更加靠近的原因。而皮肤镜下也表明两处色素斑间的色素点几乎是连续的。皮肤镜检查在皮肤和黏膜的色素性病变分析中已证明是有益的。对色素性皮损进行适当的皮肤镜分析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活检和手术,且对特定患者的多样化色素性皮损也可进行长期随访。DNP的鉴别诊断包括黑斑、固定型药疹以及黑素瘤(主要是成年人)。良性的皮肤镜下结构特点以及充足的病例知识足以在不依赖活检的情况下对此病进行诊断,尤其是儿童患者。DNP通常并不需要治疗,但也有些人进行了手术切除。[FromClinExpDermatol,,39(6):-]
推荐阅读:1.过敏性皮肤病的在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2.血浆置换治疗一例难治性落叶型天疱疮伴感染的护理
3.绿色色汗症一例
4.鲜红斑痣战斗日记分享
5.暑期丨整形项目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