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痣这个事情是个玄学。
要不要长痣,长在哪里,长多少,全不受控制。
去年终于下定决心去做祛痣,个头小的激光点一下就好,个头大的就只能手术,疼得龇哇乱叫的时候,医生说:“你该早一点来做啊,长到这么大只能手术了。”
我也后悔没有早点做,毕竟激光祛痣一颗,手术祛痣0一颗。
类似的感慨也发生在看到同事们整牙,30+的年龄开始做牙齿矫正,动辄三四年的治疗周期,费时费力费钱,然后回忆起我的两颗小虎牙,在刚上初中的时候被父母带着做完了矫正,躲过30+再矫正牙齿的这一劫。
果然是,美容整形也要趁早。
所以一年前看到满姐眉梢长出来一颗肉眼可见的痣,并且悄无声息越长越大,我就默默动了带她做祛痣的心思。
毕竟,一颗长在脸上的痣,大概率是属于“早祛晚祛,早晚要祛”的。
不过这个眉梢痣,生长缓慢,一年过去了,也只是长到5MM大小,我也就没有着急带她看医生。
没想到春节期间,突然发现她的小腿上也长了一颗痣,黝黑,正圆,也只有5MM大小,但是记忆中这颗痣并不存在,也没有长在多隐蔽的位置,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最近几个月突然长出来的。
这个痣就让我挺焦虑了。
当年看过《非诚勿扰》,剧情全都忘光了,只记住原来有的痣是要人命的,作为一个有“痣”青年,很是紧张过一阵。
由此也知道了识别黑色素瘤的ABCDE法则:
A指不对称性(Asymmetry):良性的痣通常是对称的,从痣的中间画一条线,左右两边可以重合,如不对称,则可能是恶性的。
B指边缘(Border):如果痣的边缘比较规则、光滑,说明是良性的,如果边缘不规则、呈锯齿状,则可能是恶性的。
C指颜色(Color):如果整颗痣呈均匀的单色,则表明是良性的,如果色泽不均匀,呈现深浅不同的颜色,则可能是恶性的。
D指直径(Diameter):如痣的直径在6mm~8mm之间,多半为良性,黑色素瘤通常比普通痣大,要留心直径5mm的色素斑。对直径1cm的色素痣最好做活检评估。
E是指发展进行性(Evolution):如果多年以来痣的大小颜色没有变化,应该是良性,但如果突然长得很快,则可能是恶性的。如果根据上述5个标准判断全是良性,那么这颗痣基本可以认为是良性的。
如果根据上述5个标准判断全是恶性,则很可能是恶性的黑素瘤;如果是其中的一两个条件符合,医院请有经验的医生确诊。
根据ABCDE判断下来,满姐的眉梢痣除了影响美观,并不让我担心,但是小腿上的这个痣来得太突然,我恨不得每天量一下大小看看有没有长大。
为了一个疑病症老母亲的心理健康,过完年就赶紧带她挂了皮肤科医生,看痣。
诊断结果不出意外,小腿痣建议祛除,眉梢痣无所谓,可留可祛。
痣的大小都超过了4MM,加上小朋友的痣比较活跃,为了最大可能地防止复发,医生建议都手术切除,不做激光。
遵医嘱,给满姐安排了人生第一次手术,还是个医美手术。
两天时间,我也解锁了人生第一次手术陪护。
主要精力都用来安抚被做手术这件事吓坏了的满姐。
从医生确认让她做手术,她就开始哭:“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要做手术,我以为医生会说没关系不用管,我太害怕做手术了。”
从三楼哭到一楼。
恐惧往往来源于无知,所以我跟她详细分享了我做切痣手术的流程和感受:
抽血挺疼的,龇牙咧嘴忍一会儿也就过了。
查尿查核酸都轻轻松松。
打麻药比抽血疼一点,但是非常神奇,打完就没有感觉了。
切除的过程感觉不到疼,但是能感觉到医生在牵扯皮肤。
缝针也没感觉,缝伤口的针是弧形的,线细细的像是头发丝。
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还给她布置了一项任务:详细记录做手术的流程,结束后跟幼儿园的小朋友分享。
(口罩都遮不住我的笑,美颜都解不开满姐的愁)
于是,满姐带着任务,带着惶恐,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医美手术。
查血,查尿,查核酸,打麻药,切除,缝针,包扎。
无痣一身轻。
刚才我把满姐抓过来问她“做手术的感受是什么”。企图从她那里听到些正面的反馈,结果她说“难受”。
我不服气,让她用三个词描述,她说“第一次”“好难受”“不喜欢”。
好吧,小孩子懂什么。
等到20年以后,年近30的大满姐,一定会对着镜子说:“感谢我妈在我6岁的时候就带我做了祛痣手术。我的妈妈英明神武。”
未来可期,立文为证。
唐瑞羚给唐阿姨加杯奶茶~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