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珠黄
现代汉语词典对该词的解释是指人衰老而不被重视,就像年代久了变黄的珠子一样不值钱。尤其比喻女子,也泛指人老了不中用。而医学对这个成语却别有一番见解。
人老珠黄”为哪般?
人的眼球就好比一部照相机。眼球内的视网膜就如同相机的底片一般,而眼球的角膜和晶体就和相机的透镜一样,有聚焦的作用。
正常的晶体大约有一公分的直径,如同一颗小花生米,呈扁平状,且是透明的。一旦年龄增加,晶体透明度便降低,慢慢变得混浊,呈现乳白色,再严重一点便因晶体中间核质部份老化而变成黄色,也就是俗称的“人老珠黄”。
另外人类眼球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透明膜层,叫结膜。在长期受到紫外线、粉尘等污染之后,也会产生色素沉着的反应。色素在结膜层集聚成块状黄斑,从表面上看,白眼球出现微微凸起的暗黄色物质,黑眼球变得更加混浊。人类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是日积月累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结膜色素沉着现象,其实是眼睛新陈代谢的异常现象。
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沉积在眼睛上呢?
通俗来讲,人老了,新陈代谢的垃圾储存在血液里,在体内无处不在,不过因为眼睛的毛细血管最为丰富,眼睛周围的皮肤最薄,因此沉着现象也最明显,所以我们最能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到身体健康状况。换言之,人老了,那些珠黄的东西,其实就是血液里的垃圾。
“人老珠黄”是肝脏气血不足?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中医学上认为,从眼睛能预知“肝况”。《黄帝内经》里就曾说过“肝开窍于目”,意指眼干、眼涩、眼疲劳等问题都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为肝的经脉从脚开始,沿下肢内侧上行到腹部,再由内在的脉络进一步和眼睛联系起来。深藏于身体内部的肝脏通过经络通道,将气血精微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眼睛,才令人双目灵活有神。也就是说,只有肝的精血循着肝经上注于目,才能使眼睛发挥视觉功能,中医所谓“目受血而能视“就是这个道理。
如何从眼睛了解“肝况”呢?
主要看眼睛的色泽和清澈度。小孩子眼睛清澈明亮,而中年人则“人老珠黄”。眼睛清澈明亮、神彩奕奕,说明气血充足、肝气充盈;
双目呆滞、灰暗无光则是气血虚弱的表现,眼睛干涩、眼皮沉重,也表示气血不足,眼白的颜色混浊、发黄,就代表肝脏气血不足。
这种“珠黄”需要警惕
1、黄疸
红细胞平均寿命为天,衰老的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代谢,最后变成胆红素,然后再经由肝脏排出,从胆管流到小肠。
如果肝脏出了毛病,如肝炎发作、肝硬化等,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就会减退,胆红素就会跑回到血液中,此时就会出现白睛变黄、皮肤变黄、小便变黄,这便是“黄疸”,所以常常有人调侃:“肝脏不好的人,天生是黄色的!
而如果只有手脚的肤色发黄,其他部位的皮肤和眼睛并没有变黄的话,也可能是由于摄食过多的胡萝卜、木瓜、橘子等所引起的色素沉着。
2、睑黄瘤
由于脂质沉积于眼睑部位而引起的皮肤的黄色或橙色斑块。多发生在眼睑上,初起如米粒大,微微高出皮肤,与正常皮肤截然分开,边界不规则,甚至可布满整个眼睑。多发于中老年人,以进入更年期的妇女最为常见。这种皮疹仅仅表现在眼睑这一特定的部位,淡黄色的小皮疹犹如小片黄油贴在皮肤表面,甚至可占据全部上眼睑。
临床观察证实睑黄瘤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患睑黄瘤的病人多数合并有血脂升高的临床表现。当睑黄瘤这个皮肤报警信号出现的时候,医院就诊。
及时护眼免“珠黄”
1、早睡。中医认为,晚上11时开始血循肝胆经,这时候入睡,让“静卧血归肝”,就可以让血液回流肝脏解毒,“肝阴足可濡养双目”,自然眼睛就同时得到滋养。
2、控制用眼时间,连续用眼1小时左右,就要休息15分钟。可以两掌轻捂双眼,全身肌肉尽量放松。然后按摩眼睛周围穴位,使眼内气血通畅,以达到消除睫状肌紧张或痉挛的目的。
3、多进行户外运动,闲暇时间到郊外踏青视绿,登高望远,是消除眼疲劳的最好方法。特别是孩子们出外放风筝,可以将视线延伸转移至高远处,自然调节眼肌,帮助放松。
4、适当食用养肝护肝、滋补肝肾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牛奶、豆制品、胡萝卜等。
5、养肝明目多喝杞菊茶。枸杞可以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菊花可以清肝火、明目。
文中图片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大家好,我是方朝晖医生,希望我在这里分享的所学所知可以为大家的健康提供帮助。请大家持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