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悦读中医↑免费订阅本刊
小编导读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痔疮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了。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为啥好好的就成了有“痔”之士了呢?对于痔疮,有人因疾患部位比较尴尬而不闻不问,任其发展,这种置“痔”不理的态度肯定是不可取的。那该怎么治疗呢?还看本文作者有何妙招!
痔的主要病因是直肠肛管周围感染。感染可使齿线上下的痔静脉分支发生静脉周围炎或静脉炎,使静脉进一步变薄,从而扩张成为痔。在齿线以上的称内痔,在齿线以下的称外痔。
1.外痔
常有轻度痒感,痔静脉栓塞时表面呈紫红色,可有触痛或痛感,若破溃时可出血。
2.内痔
常在大便时突出肛门口外,也易因糜烂溃破而岀血。并伴有瘙痒或疼痛。
方一
1.取穴
腰背部痔点。患者腰骶部及背部可有圆形,凸出皮肤,如小米粒大,呈灰白、棕褐或暗红色,加压不退色的丘疹(即痔点)。若在皮肤上搓几下后,则痔点可变红润。有时将皮肤拉紧后,才能发现。若无痔点时,在长强、八髎部位挑刺治疗亦有效。
2.操作方法
取俯卧位,腰背部充分暴露。痔点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或消毒缝衣针挑刺。
挑治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痔点须与皮肤上常见的痣、色素斑、毛囊炎及小瘢痕相区别;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③忌食刺激性食物;④治疗期间,不做剧烈活动。
3.病例
陈某,女,28岁。
患痔疾10几年,大便经常带血,伴有疼痛和痒感,症状时轻时重,多因劳累或吃刺激性食物而诱发。用上法挑治,间日1次,共治疗4次,症状消失。
方二
1.取穴
长强、承山。
2.操作方法
取俯卧位。医者用1.5寸长毫针,将针身前1/3放酒精灯上烧红后,迅速刺入长强0.5~1寸,并将针速捻3~5下即出针;承山向上成45°斜刺0.5~0.8寸,捻转手法,持续行针3~5分钟。1次不愈,隔3~5天针第2次。
此方治疗内外痔效果良好,针刺后能迅速消肿止痛。一般针后第2天,症状即减轻,2~3天可消失;多数患者治疗2次即愈。
本病名,最早载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在《外台秘要》中又分为内痔和外痔,并对其症状进行了论述。
针灸治疗痔疮消肿、止痛的作用显著。在取穴方面,多以长强、八髎、承山、大肠俞等为主。长强能疏泄肛门部位的气血郁滞,清大肠之湿热,八髎、大肠俞等穴能通经活络,祛瘀清血,承山是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因其经别,别入肛门,故治痔有效。
挑治疗法治痔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通过挑治的刺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改善肛门直肠局部的体液循环,促使痔核肿消血止,向有利于炎症消退的方面转化。
新媒体编辑:王丹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孙学全针灸临证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孙学全,孙红兵主编)一书,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